摘要: 社会学论文龙潭的故事— 一个古镇的民俗教育传承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城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距酉阳县城38公里,秀山县城43公里,是龙潭镇政府所在地。古镇居龙潭河畔,地理位置在东经107度57分,北纬28度45分。东有笔架山,西有乌...
社会学论文龙潭的故事— 一个古镇的民俗教育传承
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城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距酉阳县城38公里,秀山县城43公里,是龙潭镇政府所在地。古镇居龙潭河畔,地理位置在东经107度57分,北纬28度45分。东有笔架山,西有乌家坡,犹如两道天然屏障。两山之间宽约一公里,地形北高南低。龙潭河通过镇区将集镇分为东西两部。集镇用地平坦,自然地形坡度一般在3一5%以内,海拔高度3巧至330米。
龙潭境内有黄龙上滩、猫儿镇潭、仙人挂榜、懒蛇下山、罗汉岩像、二龙滚江、九桥溪泛、龙洞堡山等名胜,景色优美,风光迷人。古镇临河而建,融与山水之间的村落布局,严谨和谐,变化有序。石板街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完好。传统的商店鳞次栉比,坡顶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民俗生活气息。
龙潭原址是梅树,因镇上两个永水潭,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乾隆三年(1738),梅树龙潭被一场大火烧毁,才迁往龙潭河(图3,古称嵋舒河)旁重建。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龙潭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有“钱龚滩,货龙潭”的说法。
前有仙人挂榜,后有龙洞堡山。
上有青龙飘滩,下有猫儿镇潭。
这是流传在龙潭的几句顺口溜,每一句话包含着一个传说故事,整体上又反映了龙潭古镇的地理环境。仙人挂榜指的是东边的白岩。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白岩板上有一个半身人像,头戴帽,身穿道袍,人们将其称为“巴岩老师”①。传说“巴岩老师”因为和龙斗法而败,被龙尾巴甩在白岩上。
龙潭河北边上有一坐桥,现叫赵庄桥或者复兴桥,以前称老大桥。1999年老大桥被洪水冲垮了,现在是新修的。老大桥传说是一位姓漆的道士到处化缘修建的。桥洞上有两口金银宝剑,传说是一个过路的叫花子向当地人要了一百两金子和一百两银子打造的,一方面象门栓一样栓住大桥永保坚固,另一方面还可防止上面的青龙飘滩。老大桥那里也被称为“斩龙关”。
民族教育(文化)是民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立统一的平衡点。民俗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共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开拓前进的合力。在龙潭的民族教育改革中,传统民俗教育与现代教育体制的双向互补关系是促进民族教育向前发展的关键和原动力,我们期待古镇的明天会更加美好。